圍繞共享共治,做實數據資源整合
數據是數字檢察的基石,要圍繞共享共治,拓展數據流通渠道,加強數據整合,讓數據實現高效流通。對此,一方面要加強內部聚合。秉持“應匯盡匯、能匯盡匯”原則,加強數據平臺的統籌和整合,盤活、用足、用好數據,通過提取、整合、清洗、關聯分析、深度挖掘等方式喚醒“沉睡的數據”,有效發現法律監督線索。另一方面要加強外部數據共享,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分類施策,積極獲取各類數據。同時,還要加強治理防護,筑牢“數據安全閥”,加強各類檢察業務數據質量管理,認真做好案卡填錄、信息錄入等工作,切實開展日常核查和系統監管,完善數據使用流程,明確數據安全責任,保障檢察業務數據精準、有效、安全。強化規范外部數據治理,嚴格數據提取、匯集、應用、共享、銷毀工作流程和技術標準,實行標準化處理和質量管理。加強數據安全技術支持和保障,做好安全評估與監管工作,確保數據真實、安全、保密。
圍繞一網運維,做強信息化工程建設
數字檢察作為一項系統性、智慧性工程,擁有海量數據只是前提,還需要通過強大的信息系統讓數據之間產生“化學效應”,真正賦能法律監督工作。
一要夯實數據基座。隨著數字檢察的發展,檢察業務數據、政法數據、行政機關數據、社會公共數據逐步向檢察機關匯集,形成豐富的檢察數據資產。如何把這些數據管好、治好、用好,建設數據基座至關重要。對此,需建設跨領域的數據平臺,打造多維度的數據庫,構建安全高效的數據池,強化數據安全系統建設,規范數據治理、申請、使用程序,實現數據儲存安全可靠、數據匯集流通快捷、數據查閱取用方便。
二要加強平臺建設。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綜合集成數據、算法、模型、算力等要素,通過計算分析、邏輯推理,產生監督線索,是數字檢察的“大腦”。要立足檢察官視角和具體檢察辦案場景,加強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建設,建設高效、精準的應用場景、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實現數字檢察“一本賬”管理,即數字資源“一池匯聚”、模型構建“一站統管”、線索管理“一鍵流轉”、案件辦理“一網統管”,最終實現“主干強壯,枝繁葉茂,果實豐碩”的數字檢察發展目標。
三要加強檢察工作整體數字化建設。數字檢察不僅是履職辦案的數字化,也是黨務、政務、隊伍、檢務等檢察工作全方位的數字化。通過全過程在線管理、全方位數據服務,促使辦案更加公正、管理更加科學、服務更加精準。目前,通過檢察業務應用系統,檢察機關的履職辦案實現了全過程在線“一網統管”,但檢察機關黨務、政務、隊伍、檢務的數字化還在起步階段。因此,要積極探索構建數字檢察全景平臺,實現整體檢察工作一網運行、一網通辦、一網賦能、一網運維和一網統管。
圍繞重在應用,做優法律監督模型
數字檢察戰略推進實施以來,法律監督模型研發如雨后春筍,有效助推了法律監督高質效,但也出現了模型重復建設、應用受阻等問題,對此,需圍繞“重在應用”的數字檢察工作機制要求,強化模型的研發、推廣與應用。模型建用要以檢察需求的普適性、數據的通用性和“四大檢察”融合履職為導向,需圍繞共性問題開展研發、升級,如圍繞幫信、盜竊等多發高發犯罪行為的預防問題,圍繞酒店、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等社會治理的共性問題,圍繞涉民生重點領域、事關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重點問題,研發務實管用的模型,致力于實現可推廣、可復制、可升級的功效。優先以檢察業務應用系統數據、其他行政機關全國通用數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等為基礎研發構建模型,并制定數據替代方案,實現“一地研發、全域推廣”。在研發和運用法律監督模型時,要充分運用數據篩查、比對和分析,實現檢察職能的交叉和融合,推動檢察機關一體履職、融合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