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簡化了涉企社區矯正對象外出請假審批流程,真正為企業幫了大忙。”近日,湖北省紅安縣檢察院組織召開檢察聽證,就涉企社區矯正對象胡某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申請事項聽取各方意見。聽證員一致認為,胡某此次外出請假申請符合相關法律規定情形,同意檢察機關處理意見。
針對上述同類問題,該院與縣司法局聯合出臺機制文件,對涉企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范圍與事由、申請與審批、監管與銷假、監督與責任等進行了簡化和規范。
一場聽證給企業帶來一次轉機。紅安縣檢察院秉持“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司法辦案價值追求,堅持依法履職,不斷完善涉企案件聽證機制,進一步做實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檢察保障。今年以來,開展涉企案件檢察聽證占聽證總數的35.8%,占涉企案件總數的80.3%。
應聽證、盡聽證
為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該院以檢察聽證機制創新為切入點,對于符合條件的涉企案件實現聽證全覆蓋,積極展現“檢察護企”新作為。
“聽證前,檢察機關都會提前讓我查看案件相關情況,聽證過程中檢察官又詳細介紹案情,并讓當事人充分發表意見,讓聽證員全面了解了案情。”胡滿是一名會計,她的另一重身份是紅安縣檢察院人民監督員。
今年4月,該院向某被盜企業制發建章堵漏的檢察建議。為提升檢察建議內容的精準度,該院召開檢察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就檢察建議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出意見建議,胡滿受邀參加,并結合其會計專業知識,就企業建章堵漏提出補充意見,獲得與會人員的一致贊同,為企業堵上管理漏洞提供了專業支撐。

人民監督員、聽證員來自不同行業,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和群眾代表等。胡滿說:“我們在參與聽證的過程中,不僅圍繞法律適用、事實認定等方面發表監督意見,還從自己的專業領域、生活常識、日常經驗等方面發表看法,履職參與感越來越強。”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今年年初,紅安縣檢察院完善涉企案件聽證機制,從溝通協調、管理、宣傳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提高涉企案件的聽證質效,打造涉企案件檢察聽證“1+N”工作模式。同時,圍繞聽證方式、聽證員管理流程、聽證開展流程等重點內容組織“檢察護企”聽證工作培訓,確保各業務部門在開展涉企案件檢察聽證時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針對涉企檢察聽證工作的管理,紅安縣檢察院案管部門每月對照涉企案件明細,分部門、分條線對檢察聽證開展情況進行通報提示,形成分析報告,確保件件有落實、案案有效果。”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鄭勇介紹說。
上門聽證、現場普法
“我們一定深刻吸取此次違法犯罪行為帶來的教訓,守法經營,努力將合作社發展好,帶動更多人致富。”9月2日,紅安縣檢察院在該縣某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召開檢察聽證,合作社負責人晏某介紹著經營情況。

2022年5月,晏某在經營該合作社期間,在沒有實際業務發生的情況下,為湖北某農業公司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2023年9月,晏某因涉嫌虛開發票罪被偵查機關移送至紅安縣檢察院審查起訴。
承辦檢察官經審查發現,稅務局已對該合作社罰款5萬元,并沒收其違法所得。案發后,晏某主動投案,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自愿認罪認罰。該合作社現有入股農戶560人,帶動周邊6個村1300余農戶脫貧、增收。綜合考量上述事實和情節后,該院擬對晏某作相對不起訴處理。
為加大普法宣傳,實現以案促治效果最大化,該院邀請縣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聽證員、偵查機關、企業代表等在涉案合作社召開檢察聽證。聽證會上,承辦檢察官介紹了案件情況和聽證會的焦點問題,聽證員在充分了解案情并聽取各方意見后,一致同意檢察機關對晏某作出不起訴決定。同時,該院將檢察聽證會辦成“普法宣傳課”,為企業及員工解答法律疑問。
如何既做到應聽證盡聽證,又讓涉案企業從中受益?紅安縣檢察院結合不同案件類型和案件特點,靈活采用上門聽證、簡易聽證等方式,以“身邊案”“身邊事”教育“身邊人”。2022年以來,先后在企業、社區召開家門口的聽證會20余場次,為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及員工普法,打通了檢察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止紛爭、促發展
司法實踐中,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常存環節多、周期長、分歧大等問題,行政相對人處于弱勢地位,容易“有心結、想不開”。檢察聽證為雙方當事人搭建平等對話、溝通交流的平臺,為化解爭議打下了良好基礎。
得益于檢察聽證,一場涉及百萬罰款的行政爭議得到圓滿化解。

2021年4月,胡某的建材公司因擅自占用土地建攪拌站,行政機關對其作出“每平方米100元的罰款,合計人民幣113.1萬元”的行政處罰。胡某未在法定期限內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也未繳納罰款。2022年11月,行政機關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裁定準予強制執行。胡某以處罰過重無力承擔為由向紅安縣檢察院申請監督。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行政處罰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本案違法行為做出時的法律規定罰款標準為每平方米30元以下。”在受理監督申請、認真審查案件材料后,承辦檢察官認為行政機關認定的非法占地情形屬實,但行政處罰不當。考慮到胡某企業經營困難的現實情況,8月23日,該院召開了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檢察聽證會,邀請相關行業領域的工作人員擔任聽證員,就罰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展開聽證。
經過聽證員、檢察官詳細解釋有關法律及政策規定,深入釋法說理,最終雙方就罰款繳納達成了一致意見:對胡某重新作出罰款25.5萬元的處罰,并批準分期繳納罰款。行政爭議得以化解,企業恢復正常經營秩序的腳步更“輕盈”。
為涉案企業發展量身制定檢察建議,督促換電柜新業態健康持續發展,推動無人售貨機“持證上崗”……運用檢察聽證促進社會治理,該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例子不勝枚舉。今年以來,共制發涉企類社會治理檢察建議17件,占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總數的70.8%,提出意見建議54條,均得到相關單位回復和采納。
法潤百業興。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斯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經理李文道出了切身感受:“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能留下一定是因為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檢察機關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發展,經濟才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