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7月3日,全省120家檢察院已全部完成數據申請。目前,我院在全國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推廣活動中暫列第八、全省第一。”2024年7月18日,在湖北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推廣活動調度會上,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檢察院書面交流了該院開展數字模型應用推廣工作的經驗及成效。
2023年,該院民事行政檢察部門自主研發“違規注銷工商登記及致司法、執法不當法律監督模型”,實現了從“企查查”獲取違規注銷企業的工商登記數據庫、從“執行信息公開網”獲取違規注銷企業的執行案件數據庫,通過比對兩組數據庫中企業注銷時間和執行案件立案時間、終本時間,自動推送相關執法司法不當行為線索。該模型邏輯規則清晰、應用操作簡單、監督效果明顯,最終獲評全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十佳模型”。
2024年初,最高檢大數據模型平臺測試版上線,江漢區院認真落實上級部署,迅速將數字檢察工作重點轉向模型應用推廣,通過調整模型架構、優化運行邏輯、主動上傳異地數據表等有力舉措,助力“違規注銷工商登記及致司法、執法不當法律監督模型”走出武漢,獲得越來越多檢察機關的青睞。
“我院是較早‘吃螃蟹’的基層院。”據該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局副局長肖陽介紹,在最高檢大數據模型平臺內測期間,該院技術部門2名工作人員迅速摸清了平臺的操作方法及使用規則,提前根據平臺上架要求對模型結構進行調整,對照平臺運算規則反復使用測試數據對模型算子功能逐步進行可行性測試,做好前期各項準備。
磨刀不誤砍柴工。3月初,最高檢大數據模型平臺正式版上線,該院第一時間啟動模型上架工作。在上架搭建過程中,技術部門又根據民行部門的使用反饋,對模型的運行邏輯及結構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取消了成案率低的行政處罰監督線索,取消了注銷時間和立案時間的比對,保留了注銷時間和終本時間的比對,將模型功能調整為主要生成法院違法和行政機關違法兩類監督線索,確保模型生成的線索更加準確有效。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總結、梳理、調整,歷經七次重建修改,完成包括監督依據、應用案例、辦案指引在內的全套資料,最終在四月底申請上線,五月底即通過審批,正式登陸最高檢大數據模型平臺。

模型上架,僅僅是應用推廣的第一步。如何能讓江漢的大數據監督模型被更多地區檢察機關采用并發揮效果,技術人員一語中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在異地的運行,需要數據支撐。拉近數據與檢察人員之間的距離,是破除模型推廣應用壁壘的‘最先一公里’。”
為了“搬走”橫亙在應用前的“數據高山”,江漢區院大數據模型研發團隊發揚“愚公精神”,將攻關重點放在主動做好數據服務、有效降低使用門檻、著力提升用戶體驗方面。在省院技術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在武漢市院技術部門人力、技術全方位支持下,該院多方嘗試擴展數據獲取渠道,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在外網公開數據庫中獲取了湖北省30余萬條數據并通過分析整理,生成了全省的工商登記數據庫和執行案件數據庫。

“我院根據平臺數據規則將所有的數據表調整到位,再以全省各級院為單位,分類整理,確保每個院都匹配到含有本轄區法院的執行案件數據、執行案件終本數據、失信被執行人數據的‘三合一’數據庫。”肖陽解釋道,“將389個數據表規范命名后上傳至平臺數據中心后,全省各院申請即可獲取上述數據,經過模型碰撞便可直接生成線索移交民行檢察部門辦案。”
成功解決數據難題,各院申請熱情高漲,江漢區院技術人員及民行辦案人員熱情解答各地關于模型應用及辦案方面的疑問,為大數據模型推廣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院將在省市院技術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抓緊解決數據獲取速度瓶頸,全力完成貴州、黑龍江省數據整理工作,迎難而上、搶抓機遇,努力實現模型推廣‘破圈’‘出省’,真正實現技術部門‘搭臺’,業務部門‘唱戲’,助力特色專項監督手段迭代升級。”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邵奇表示。
作者:付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