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平臺”搭建信訪接待“連心橋”
“檢察官同志,你們可得想想辦法啊,他們都拖欠這么多年了,這可是我們辛辛苦苦掙得血汗錢呀!”日前,陳某等6人來到建始縣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情緒激動地講述著自己被拖欠工資的情況。

在聽取陳某等人的訴求后,建始縣檢察院立即啟動弱勢群體維權綠色通道,對該案依法導入法律監督程序辦理,組建“控申+民事”辦案小組,迅速審查全部案卷材料和開展走訪調查,承辦檢察官先后5次上門,與公司負責人廖某溝通,進行釋法說理,對拖欠勞務報酬行為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及相關法律依據進行了詳細講解。近日,在廖某公司某工程完工結算后,廖某第一時間聯系了承辦檢察官和陳某等人,將拖欠多年的工資發放到位。
這是建始縣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部門接待窗口深化開展“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院積極搭建“三個平臺”,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合力解決急難愁盼。打造文明規范接待窗口,持續完善信、訪、網、電于一體的12309檢察服務中心,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48件,提供法律咨詢服務43人次。打造法律監督“前哨站”,入駐縣綜治中心設立“檢潤新楓”檢察工作室,采取“專人常駐+青年干警輪駐+業務部門檢察官隨駐”模式,將信訪窗口前移,化解矛盾糾紛13件。打造線上線下服務站,結合縣域鄉村山高路遠現狀,搭建“網上服務大廳+信訪碼上行+微信公眾號”遠程服務體系,讓群眾在家門口、指尖上就能與檢察官“點對點”“面對面”地表達訴求、尋求法律支持。
司法救助撐起弱勢群體“暖心傘”
“要徹底化解矛盾,還需要幫助李某解決生活困境。”檢察官向燕妮感慨道。
在一起輕傷害案件中,熊某飲酒后闖進鄰居李某家中,對李某進行毆打,造成其左手骨折。案件辦理過程中,承辦檢察官多次到李某、熊某家中走訪,發現二人并無積怨,熊某系低保戶,家庭生活困難,沒有賠償能力。李某夫妻兩人年事已高,勞動能力有限,受傷后沒有收入來源,生活陷入困境。

經調查核實,李某符合司法救助條件,該院迅速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幫助李某申請司法救助金。了解到李某是現役軍人家屬,為保障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該院還積極與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民政部門等取得聯系,幫助李某申請了民政部門臨時救助金,通過“司法救助+社會救助”的方式實施綜合救助,切實解決其生活困難。
建始縣檢察院將司法救助深度融入困難群體幫扶、未成年人保護、鄉村振興等工作,聚焦困難婦女、軍人軍屬、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加強與教育、民政、人社、衛健、殘聯等部門溝通協作,綜合運用經濟救助、心理救助、民政救濟、技能培訓以及法律援助等手段,為救助申請人提供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矛盾化解繪就基層治理“新楓景”
“向某在遭受譚某持木椅擊打的不法侵害時,使用剪刀刺向譚某,是基于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符合刑法第20條之規定,屬于正當防衛。”近日,在辦理一起故意傷害案中,建始縣檢察院立足具體案情,全面審查前因后果,依法認定向某行為構成正當防衛。

通過對該案開展辦案影響、風險研判,認定向某屬于正當防衛可能存在較大的信訪風險。建始縣檢察院及時制定防范預案,通過召開公開聽證會,引入評理說事機制,搭配“綜治干部+鄉賢+辦案人員+明理親屬”的評理說事團,充分向被害人及家屬進行釋法說理,共同做好矛盾風險防控化解工作。最終在多方調解勸說下,被害人譚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且不要求向某對其進行賠償,矛盾得以化解。
今年以來,建始縣檢察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輕罪案件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以“評理說事”為平臺,借助綜治中心、司法所、人民法庭、村(社區)力量,因人因地因事搭配評理說事團,將評理說事點設在黨群服務中心、涼亭、竹林、院壩等區域,實現眾人說事理、熟人講情理、專人論法理,推動矛盾糾紛在現場、一線、源頭解決。機制建立以來,共化解涉法涉訴矛盾糾紛52件。